最新动态你的位置:恒耀平台 > 最新动态 > 端午节由来的四种说法,你知道吗?
端午节由来的四种说法,你知道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19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  

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,是我国夏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,已经传承了大约两千多年,2008年又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,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,让古老的节日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,因为“五”是单数为阳,又与“午”相通,按地支顺序推算,五月也是“午”月,“午”时也属于阳辰,所以又叫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端午、重午、午日节、夏节。因为五月初五,月和日都是五,所以又叫重五节。除此之外,五月初五还有浴兰节、女儿节、诗人节、龙舟节、粽子节等名称。

端午节的来历,也有很多说法,下面简单介绍下主要的四种:

图片

一、夏至说

从传统的端午节节日习俗来看,很多习俗都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夏至习俗相同,比如夏令饮食、服饰、禁忌等等,所以说端午节来源于夏商周三代 的夏至节,也是有一定根据的。

二。吴越民族图腾祭说

这个说法是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而提出来的。他认为,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,每年五月初五这天,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,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用刻画成龙的形状的舟进行比赛,和现在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非常相似。

图片

三、恶月、恶日说

早在战国时代,古人就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,五月的其中九天,被称为“九毒日”,其中第一个就是初五这一天,在这些民间有很多习俗禁忌,但都是为了让大家趋吉避凶。比如端午节期间挂艾草、菖蒲、榕枝,还有悬挂钟馗像、长命缕、饮雄黄酒等等。

四、纪念屈原说

这个是当前影响最为广泛的端午节起源说法,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。这个说法主要和粽子节和赛龙舟两种节日习俗有关。

图片

这个说法最早记载于南朝梁代的《续齐谐记》和北周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离战国时期就已经很远了。据说,五月初五那天,屈原自投汨罗江,死后被蛟龙困住,人们为了哀悼纪念他,每年到了这天,就把五色粽子投进水中,为的是驱赶蛟龙。

还有一种说法,说屈原投汨罗江后,当地老百姓自发划船过来捞救,但一直划到洞庭湖,也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。那天正好下雨,很多小船停泊在岸边的亭子边,当人们知道是在打捞屈原大夫时,便纷纷冒雨行动,争相划入茫茫一片的洞庭湖。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,就演变成了龙舟竞赛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恒耀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